“滴!”您已支付成功~碰一下解锁绑定钱包和身份证信息,你是否觉得手机NFC功能只是用来刷公交卡或快捷支付?但骗子也盯上了你,简单几步操作手机“贴”一下银行卡钱就瞬间被刷走了~
什么是NFC
NFC是近场通信的简称,是一种短距离的无线通信技术,允许设备在10厘米内进行数据交换。NFC技术以其便捷、安全和高效的特点,广泛应用于支付、交通、门禁、信息交换、智能家居、电子票务、身份验证、医疗健康等多个领域,极大地提升了生活和工作效率。
经典案例
案例一
李先生接到一个自称航空公司客服的电话,对方称其航班因机械故障被取消,并询问是选择改签还是退票。李先生选择改签,对方进一步表示因已为其购买保险,可退还300元到银行卡,但需通过“企业支付”操作。
在对方的指引下,李先生使用招商银行卡在抖音平台开通了“放心借”服务,并按照对方要求分两次借款共10万元。随后,对方要求李先生下载名为“NFO-X”的软件,并通过手机NFC功能进行刷卡操作。李先生按指示完成了两笔大额交易,当对方要求进行第三次刷卡时,李先生察觉异常,但已被骗9.8万元。
案例二
罗女士接到陌生来电,对方谎称其已开通“抖音会员直播服务”,如不取消将扣除高额费用。罗女士添加了对方提供的客服QQ,并下载了两个APP安装包。其中一个是会议类软件,另一个则是远程支付工具。
开启屏幕共享后,罗女士的手机被远程操控,甚至出现自动黑屏的情况。随后,对方要求罗女士将银行卡贴近手机的NFC识别区域,并指示她不要操作手机。不久后,对方发送“关闭会员成功”的虚假消息后断开联系。罗女士与家人检查后发现,银行卡内的钱已被转走。
“NFC骗局剧本”揭秘
这些骗子开始明明是要退钱,最终又是怎样把别人的钱骗走的?通常,他们会采取如下套路~
第一步:伪装身份,骗取信任
诈骗分子伪装成“航空公司客服”、“电商平台客服”等正规身份,以“航班改签”“关闭会员”为由,引起受害者紧张情绪,利用紧急感降低其警惕性。
第二步:诱导操作,盗取信息
一旦受害人下载了虚假的APP或提供了个人信息,诈骗分子就会通过屏幕共享、远程控制等手段,诱导受害人开启NFC功能,并将银行卡贴近手机。在这一过程中,虚假的APP会读取银行卡信息,甚至直接盗刷资金。
第三步:销声匿迹,转移资产
完成盗刷后,诈骗分子会迅速转移资产,切断与受害人的联系。他们可能会将资金分散到多个账户中,或者通过跨境支付等方式将资金转移至国外,使得追查和挽回损失变得异常困难。
骗子的诈骗手段真是不断升级我们也要谨慎防范呀~快来看看这些小妙招!
防诈小贴士
一、牢记防范电信网络诈骗“三大法宝”
1.接到自称客服等陌生人的电话,须通过官方渠道核实身份;不点击或扫描未知的链接或二维码;不下载来路不明的陌生软件。
2.拒绝与陌生人进行屏幕共享,正规机构或平台不会通过屏幕共享的方式核实信息或解决问题。
3.不向陌生人透露个人信息,尤其是银行卡账号、密码、验证码等重要信息,避免因信息泄露造成财产损失。
二、谨防NFC功能被盗刷的防范措施
1.关闭不常用的NFC功能。在不需要使用NFC时,关闭手机的NFC功能,避免被不法分子利用。
2.谨慎使用公共NFC设备。避免在不明来源的NFC设备上刷卡或进行支付,防止信息被窃取。
3.避免绑定过多NFC卡片。减少携带NFC卡片数量,及时检查手机钱包,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解绑不常用的银行卡,尤其是存储大额资金的银行卡,以此降低信息泄露风险,减少资金损失。
三、加强支付安全的防范措施
1.使用安全的支付方式。优先选择有密码或指纹验证的支付方式,增加安全性。同时定期查看银行卡交易记录,发现异常及时联系银行工作人员。
2.谨慎开通“免密支付”,如开通了“免密支付”功能,不要将收款码、付款码随意展示给他人,同时启用手机的锁屏密码和支付应用的二次验证功能,以增强安全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