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通报(第7期)

发布时间:2025-06-16来源:武装部(保卫处)作者:保卫处访问次数:18

      2025年5月,我校共发生电信网络诈骗案件5起(含“两卡”犯罪2起),损失金额46553元。


案情分析

01人员分布:均为本科生

02金额分布:网络兼职/求职类诈骗损失最高,超3万元,其次是虚假购物类损失10675元。

03案件类型:网络兼职/求职类引流的诈骗案件数量最多。

04诈骗手段:诈骗分子借助兼职群、招聘网站、小红书等平台寻找目标,利用伪造身份、小额返利诱惑、诱导下载非法APP、屏幕共享控制等手段实施诈骗。

典型案例

网络兼职类

机电工程学院(新能源学院)学生金某在某兼职群内“微信换支付宝800元返60元感谢费”的急单信息。该生主动联系后,对方发送支付宝交易码,该生完成转账。随后,对方更换账号要求其再转账960元,该生察觉异常拒绝,随即被对方拉黑。


招聘网站引流诈骗

案例一

园艺学院学生赵某近期在网上投递简历后,收到自称某公司HR的短信,短信内容表示:公司位于海口,需其提供邮箱接收面试通知及公司简介。该生未加核实便回复了邮箱。随后,该生收到“中星微科技有限公司”面试邀请函,被告知已通过公司初步审核,需参加在线测评。对方发来链接,引导其点击下载安装某APP。“HR经理”让该生联系“测评考核员”领取任务。“测评考核员”表示其需2天内完成20次资料收集任务,完成后可获薪资200元。该生完成第一天任务后获得薪资100元。次日,该生完成5次任务后,被要求参与需付费的数据分析任务,完成后可返本获利。“测评考核员”将其拉入某测评工作群,群内“接待员”引导该生首次支付53元完成任务,成功提现68元。之后,该生又被拉进一个4人新群,在“数据指导员”引导下,先后投入103元、1280元,均获利。当该生第三次投入8700元时被指“数据错误”,遭到群内“其他成员”指责。“数据指导员”称补救方案是“补单修复系统”,金额分别为24000元和32000元,自责慌乱中听从群内“成员”建议,支付25000元(公司“垫付”7000元)。该生完成任务提现时,“数据指导员”又以“擅自提现导致审核失败”为由,索要等额审核金。此时赵某察觉被骗,随即向班主任反映并报警求助。

案例二

机电工程学院(新能源学院)学生麦某在BOSS直聘APP投递简历,被新疆多斯勒克商贸有限公司(实为盗用)线上面试后聘为数据分析员(虚设岗位)。对方向其发布了工作内容和薪资待遇,该生按要求每天在京东、淘宝、拼多多等平台查找商品价格并完成分析任务。几天后,对方以公司财务生病、出差等借口,诱使其使用个人银行卡处理公司财务工作。最终,该生银行卡因涉诈被冻结,经查,该生累计为诈骗分子过账10余万元。

两卡犯罪

交通与物流工程学院学生吾某在一仿冒网站观看篮球比赛直播时,被“注册赌博平台会员送38元”的弹窗广告吸引,出于好奇点击链接进入PG游戏平台。一开始,该生以每次1元的小额投注试水,赢取150余元。后续投注接连失利,便暂停投注。几天后,为挽回前期亏损,该生抱着侥幸心理,先后充值50元、100元,持续投注3天。之后该生再次充值100元,赢取500元并成功提现。此后该生多次进行充值、投注、提现操作,累计交易金额达2000余元。不久该生被警方传唤至派出所接受调查,经核实,其参与的投注行为已涉嫌为他人洗钱活动提供帮助。

虚假购物类

国际教育学院学生石某在小红书看到免费抽奖领取礼品活动后主动联系对方,按要求进群并点击链接领取欧诗漫礼盒。对方以“防止小号刷奖”为由,诱导其在淘宝或支付宝进行所谓的“虚假订单支付”,声称故意输错密码触发人脸识别,随后点击企业代付即可。然而,石某给指定手机号充值200元时却显示充值成功。对方以“因开通免密支付导致失误”为由,诱骗其添加QQ群联系“财务”退款。该生扫描二维码进入虚拟聊天,按要求下载Teams软件并登录对方提供的账号,进入会议并开启屏幕共享。对方以“操作失误,需刷流水”为由,诱骗该生多次转账,累计被骗10675元。

安全提醒

兼职求职莫贪心,蝇头小利是陷阱;

赌博广告别点击,洗钱风险藏得深;

社交平台领福利,免费背后有骗局;

屏幕共享要警惕,转账之前问仔细;

两卡千万别外借,违法追责后悔迟;

陌生链接不打开,官方渠道多核实;

诈骗手段千千万,守住钱包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