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无毒·校园无“瘾”

发布时间:2025-07-21来源:东农学工 厦理工文旅学院作者:武装部保卫处访问次数:13

青春应是“星辰大海”,而不是戒毒所“痛苦苍白”。青春应是梦想与激情肆意飞扬,而不是冲动后“寸断肝肠”。

什么是毒品

毒品是国家法律明文管制成瘾性物质,分为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联合国在《1961年麻醉品单一公约》《1971年精神药物公约》中明确将毒品列为全球管控对象。毒品成瘾机制是直接刺激大脑“奖赏系统”,使得人体短期内产生快感,长期如此将导致神经损伤、自控力丧失,形成生理和心理双重依赖,最终陷入无法控制局面。

常见毒品揭秘

时代在不断前进与发展,事物也在不断改变与创新,可与此同时,毒品也在悄无声息改变,披上狡猾新外套,企图用更加隐蔽方式来毒害人们健康。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些毒品,别被它们轻易欺骗了。

1.传统毒品

海洛因:白色粉末或褐色块状,注射/吸食,成瘾性极强,致死率极高。

冰毒(甲基苯丙胺):透明晶体,吸食后极度亢奋,引发暴力倾向、器官衰竭。

大麻:干燥叶或树脂,损害认知功能,长期使用致精神障碍。

2.新型毒品(隐蔽性极强)

“奶茶”“咖啡”:粉末状,冲泡饮用,含氯胺酮或MDMA,致幻昏迷。

“邮票”LSD:纸片状,舌下含服,0.1克引发12小时强烈幻觉。

“电子烟油”:含合成大麻素,损伤肺功能,诱发猝死。

“咔哇潮饮”:含γ-羟基丁酸(GHB),抑制呼吸,并致记忆丧失。

典型案例

案例一

大一学生张某在社团聚餐时被校外人员李某以“水果味电子烟”诱导吸食含合成大麻素毒品。李某以“健康提神”为说辞,多次邀约,致张某3个月后成瘾,出现焦虑、失眠、暴瘦。警方查实后,张某被行政拘留,学校依规开除学籍。

案例警示

不接受陌生人递来任何“新奇”物品,发现“吸食后头晕、兴奋异常”立即报警,毒品成瘾只需一次尝试,代价却是终身档案污点、学业尽毁,莫让好奇变成悔恨,远离毒品从拒绝第一口开始!

案例二

某高校学生陈某在娱乐场所接受陌生人赠送“糖果”,食用后出现幻觉、抽搐等症状,送医确诊为合成大麻素中毒。经查,该“糖果”实为新型毒品“彩虹烟”。

案例警示

警惕伪装毒品:新型毒品常伪装成零食(如奶茶粉、跳跳糖)、电子烟、贴纸等,拒绝接受陌生人提供食品。发现异常症状立即拨打120,保留可疑物品供警方检测。

案例三

某高校研究生张某通过“暗网”购买致幻剂,交易信息被警方截获。最终张某因非法持有毒品罪被刑事拘留,学籍被开除。

案例警示

网络贩毒隐蔽性高:暗网、加密社交软件是毒品交易高发渠道,任何涉毒行为均会被。非法持有毒品超10克即可构成犯罪,最高可判无期徒刑。

案例四

20245月,某高校学生刘某网购“网红减肥药”,服用后出现心慌、失眠症状。经检测,该药含西布曲明(国家管制精神药品),刘某因长期服用导致肝肾损伤

案例警示

伪劣产品风险:网购药品需认准国家药监局批准文号,拒绝“三无”减肥药、保健品。

成分核查:含有“芬特明”“地西泮”等成分“药品”实为毒品替代物。

毒品全方位危害

毒品对一个人危害不是单方面,而是全方位伤害,常常会带来不可挽救巨大损失,比如以下这些方面问题,大家可千万不能中招啊!

1.带来健康毁灭:海洛因吸食者平均寿命仅8-10年;冰毒导致心肌梗死风险增加500%

2.造成心理崩溃:大麻滥用者患精神分裂症概率提升6倍。

3.患上严重传染病:共用针具使吸毒者艾滋病感染率超23%

4.担上巨大经济压力:吸毒者年均耗费超10万元,90%家庭因毒返贫。

5.走上犯罪不归路:为获取毒资,60%吸毒者涉及盗窃、卖淫等违法犯罪。

6.扣上终身污点:吸毒记录纳入动态管控,影响考公、留学、就业。

禁毒法律条例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重点条款第347条: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无论数量多少均追究刑事责任。第348条:非法持有海洛因10克、冰毒50克以上判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第353条: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毒判处3-10年有期徒刑。

2.《治安管理处罚法》:吸食毒品判处10-15日拘留 + 2000元以下罚款。

3.《戒毒条例》:社区戒毒期间复吸需要强制隔离戒毒2年。

大学生禁毒行动指南

1.筑牢思想防线要加强学习

主动积极在国家禁毒办官网、“中国禁毒”微信公众号、高校禁毒公开课上学习禁毒知识;同时要善于识别陷阱,谨防“不上瘾”“减肥提神”等谎言,拒绝“朋友”诱导“第一次尝试”。

2.做好日常防护

秉持正确社交原则,不进出涉毒高危场所(如无证酒吧等),离席后不喝开封饮料;掌握紧急应对技巧发现疑似毒品立即报警(110/12345),并在保证自身安全前提下保护现场证据。

3.担当社会责任

在校园中积极行动,组织禁毒辩论赛、情景剧演出,设计禁毒主题文创作品等活动,加强禁毒宣传走进校园力度;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加入“高校禁毒联盟”,参与社区宣讲、戒毒人员帮扶等活动,为社会禁毒出一份力;也可以拍摄短视频揭露毒品危害,与新时代网络信息生活接轨,创新禁毒宣传方式,提高禁毒知识传播度。

远离毒品,珍惜生命,让青春花苞向阳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