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购早已成为大学生购物的主要渠道之一,不法商家以“发错货”设下新骗局。你也以为只是不小心吗?实则背后藏着步步引诱的圈套!
近日,北京市公安局刑侦总队反诈中心紧急曝光了一类新型电信网络诈骗手段:诈骗分子通过开设网店,故意发错货或寄送劣质商品,再以“售后补偿”为诱饵进行引流,诱导消费者脱离官方平台私下交易,最终实施诈骗。此类骗局已在淘宝、抖音、快手等多个知名平台出现。
真实案例
案例一
李先生在社交平台上的一家店铺购买了一套积木玩具,收到快递后打开一看,竟是一包毫无关联的小苏打。李先生联系店铺客服,对方让李先生扫描快递盒内的售后二维码。由此,李先生脱离原平台,进入和售后客服私下聊天的界面。客服表示,李先生可以通过看短剧的方式做任务,完成任务后,不仅可以补发货物,还可以赚钱。接连小额充值看短剧,都领取到了佣金,之后便越发加大投入。客服还以“操作失误”“账号被冻结”等理由,诱骗李先生转账解冻账号,李先生转账了数万元却再未收到返现,方知被骗。


案例二
王女士在直播间花20余元购买了一瓶2升装的名牌洗衣液,收到的却是杂牌小包装洗衣液,王女士迅速联系商家客服。“都是我们的错,实在对不起,我们肯定给您满意的解决方式,只要您不向平台投诉就行……”客服卑微恳求,让王女士添加专属客服的微信。随后客服又给王女士推荐了一项投资黄金的任务,投500元返600元,投得越多返利越多。基于前期的信任,王女士直接投了5万元,结果全部被骗。


套路解析
首先,诈骗分子在知名平台开设网店,售卖U盘、小风扇、大米等日常商品;
随后,故意发错货或寄劣质品,等待消费者投诉;
接着,以“售后理赔”为由,引导消费者扫描私人二维码、添加微信,脱离平台监管,随后会发送“理赔链接”,让你填写银行卡号、身份证号甚至短信验证码,看似是登记信息,实则是在盗取你的账户资金;
最后,通过“刷单返利”“投资盈利”等利诱手段,以及“账号冻结”“法律追责”等恐吓方式,诱骗转账。
防骗小贴士
1.坚守平台规则:所有交易、退款、理赔务必在购物平台内完成,绝不脱离平台添加私人联系方式。
2.拒绝“扫码/转账”:凡是要求扫码付款、向陌生账户转账、提供银行卡密码或短信验证码的,一律是诈骗。
3.及时官方核实:收到“发错货”“理赔”等信息,先通过平台客服确认,不要相信商家单方面的说辞。
4.冷静应对恐慌:遇到“账户被扣费”“身份信息有误”等说法,先别急着操作,联系官方客服或学校保卫处咨询。
这类新型诈骗让人防不胜防,同学们一定要注意甄别。
